1月13日,青海西宁南大街发生路面坍塌,一辆公交车陷入其中,造成9人遇难,1人失联,另有17人受伤。
据悉,这已不是西宁市第一次发生地面塌陷事故了,从2014年至今,西宁市至少发生14起该类事故。
从全国看,这已是近两个月来第三起大型路面塌陷事故了,2019年12月1日,广州市广州大道北与禺东西路交界处地铁施工现场发生地陷;12月12日,福建厦门地铁2号线吕厝路口物业开发地块施工现场发生约500平方米塌陷。
西宁地陷现场
厦门地陷现场
广州地陷现场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事实上,近年来,城市地面塌陷频发,已很难归为巧合,每一起事故都是特殊的,但同类事故多数有着相似的诱因。1月14日下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常务秘书长刘会忠接受采访时称,常见的道路塌陷原因共有三种:其一是地质结构特点遇到特定气候等情况所引发的自然原因;其二是大型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人为外力扰动;其三是管线老化引起的次生灾害。而具体到西宁此次塌陷事故,刘会忠分析称,由管线老化引起的次生灾害或为造成此次西宁路面塌陷事故的主要原因。
西宁地陷现场水管破裂
截至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已接近60%,城市道路建设已形成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包括极其庞大的地下管网系统、地下空间系统。说到地下管网,由于建设的年代不同、功能不同、工艺标准等的不同,形成了现在交错复杂的现状,存在管道损耗变形、爆裂渗漏等问题,蕴藏着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引发的“地陷”问题将很难被及时掌控,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现状,我们能做什么呢?新京报报道表示,“针对频繁发生的道路塌陷,提醒对城市道路进行定期体检,不能再等了。”
对于已经形成的城市地下管网当下需要的是全面体检,利用智慧城市手段,为精准化综合施策提供依据。而对于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城市地下管网亟需避免重蹈覆辙,不能再因为管道的老化、性能不足等问题引发塌陷事故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电力电信的需求不断增长,电缆作为重要的电力电信输送载体,其质量和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影响。为了保障电缆的正常运转,电缆在敷设中会使用电缆保护套管。市场上电缆保护套管众多,类型丰富,包括塑料类、金属类以及新型材料等。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类管道规避传统管道的劣势,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性价比,同时更持久耐用,新材料管道正在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就以电缆保护套管来说,BWFRP管道就属于这种新型管材,以广东宝通玻璃钢有限公司生产的BWFRP管道为行业标杆。
宝通BWFRP管道
宝通BWFRP管道以高性能无碱玻璃纤维和高性能树脂为原材料,采用编织拉挤生产工艺,相较于传统的定长缠绕工艺,宝通BWFRP管道生产工艺机械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具有十大突出优势:环刚度高、拉伸强度高、耐高低温、电绝缘性高、导热性优、耐腐耐水、阻燃性强、内壁光滑、安全环保、轻便易运,同时性价比高,使用寿命长,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是电力电信工程建设的有力保障。
西宁地陷所引发的思考,不仅在于已有地下管网的检测,也在于新建地下管网的规划和建筑材料的质量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