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已经88岁高龄的小平同志视察南巡,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谈话”。提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口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线的小渔村深圳蛇口工业大道上率先竖立起标语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直到如今,这块标语牌一直醒目在那里,它深情守望着这块改革热土,也激励着一代代老中青深圳企业家。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在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中,我们看到了“以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深圳速度,也见证着这块弹丸之地创造出的城市“奇迹”。实业,也是这座城市的早期缩影,见证着任正非、陈志列、刘自鸿等一代代深圳新老实干企业家骨子里的拼搏基因。而就在深圳一路高歌猛进,GDP一举突破2万亿大关,超过广州,傲气正盛,突然间,辕门外一声巨响,深圳第一龙头企业,华为却跑了。实业大佬都在搬离深圳,那其他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问:为什么想着去做别的行业?
答:行情不好,已经到了坚持不下去的局面。
问:为什么会坚持不下去?
答:现在光纤市场接入量已经饱和,行业巨头们垄断严重,供需反转,赚的钱还不够请客吃饭,继续坚持资金链只会断掉。”
在这段来自于深圳坪山一家做电缆光纤企业老板和作者的简短对话中,我想可能说出来大部分传统制造业老板们心里的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以“实干兴邦”的改革开放前沿地深圳,制造型企业地域边缘化,不断向外转移,但这些年还是面临着“成本高企,利润极低”的“困局”,在深圳40周年喜庆的城市气氛中,我们感受到了更多制造型企业在这座蓬勃生长城市背后面临的困局。
同样,一位开办铸造厂接近30年的老板也面临着企业发展的困局:就算今年将年度销售额做到1个亿元,年毛利润只有400万元。而在这些毛利中还得扣除一些各种企业税费、管理费用、以及付给的银行利息支出,这样细算下来,我们企业一年到头的净利润只剩下20多万。这样一算让我们感到讽刺的是,我们企业的利润已经和深圳现在人均GDP相差无几了。
哀鸿遍野的背后,陷入困局的是那些不曾想过改变的企业
其实针对如今的制造业面临的局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企业的经营思路没有任何变化。在改革开放的潮头,产品没有变化,营销思维没有变革,思想上还停留在传统制造的时代,濒临破产的制造业被深圳速度边缘化只是时间问题。
实业兴邦——骨子里的深圳基因,中国老企业家依然在坚守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远,中国实业要有信心,要更勇敢的迎接时代变革,敢于走出去”,这就是深圳实干家们的信念与基因。
TCL集团,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成长起来,李东生也是深圳的第一代中国企业家。直到今天,和李东生昔日同窗的彩电大佬黄宏生、陈伟荣都已退居二线,而他依然坚守在制造业的最前线,坚守着他的实业报国梦。
这里,更多的年轻企业家勇立潮头,对于未来他们看得更远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可以说是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短短40年,它从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令世人惊叹“深圳速度”。深圳的发展史也是千百万企业家的“创业史”。
40年砥砺前行,40年乘风破浪,致敬奋斗者,追梦新时代,鑫宝通BWFRP管道董事长黄启亮受到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的推荐,很荣幸的成为了十二位企业家代表之一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的采访。
广东宝通80后的实干家黄启亮发言中介绍,他于2000年来到深圳,当时受到深圳创业气氛的感染,在2008年创立了现在的广东宝通玻璃钢有限公司。2014年宝通公司研发出行业颠覆性产品——鑫宝通BWFRP管道,这不仅是公司努力奋斗的结果,也得益于深圳40年沉淀的创新氛围和机制。
广东宝通创始人黄启亮先生曾经也感叹制造业难做,公司初创几年时候,他意识到行业技术门槛低,生意难做,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甚至家人也觉得应该用赚到的钱多投资几套房子,也好过做实业。但坚持实干兴邦的黄启亮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房产投机并不能真正为社会带来什么?身处局中,他要改变这个行业现状,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0年,董事长黄启亮毅然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开展新型管材的研发工作.到最初的整合企业资源生产链到自己全系研发,其间历经数不清的挫折。蛰伏5年,2014年,通过运用新材料、新工艺,董事长黄启亮和研发团队开创出全新管道——BWFRP。
BWFRP管道2015年开始正式面市、登上舞台,到变革营销思维模式,到通过一场行业注目的鑫宝通品牌发布会收获行业与业内关注。 从2010到2020,也正值BWFRP管道研发走过的第十个年头,在“深圳奇迹”的背后,BWFRP管道从参与深圳大多数地铁线路的建设到获选港珠澳大桥优质供应商荣誉称号。凭借完全不同于传统塑料管材与钢材管道的突破性表现,BWFRP管道也在上演这自己的“行业奇迹”。
40周年前“拓荒牛”的深圳,为人所津津乐道是“三来一补”“贴牌代工”的工厂时代,而现在,城市奇迹的背后是这里平均每㎡公里土地布局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每一天有5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城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各类创新要素正在高度集聚,现在的深圳早已从改革初期“科技荒漠”变身为国际型“创新之城”。反观传统制造业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下,要跟上“深圳速度”必须向科技型智能化转型。我们有幸看到老一代企业家李东生的坚守,也看到像黄启亮先生这样的80年轻企业家对“实干兴邦”的坚守,将深圳精神融入血液,坚守科技创新和品质至上,拼搏奋进、不惧挑战,在改革开放深圳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永立潮头,这才是深圳城市企业家们的基因和精神.